相较于其他物种,人类的幼儿更加脆弱与依赖父母。怀孕和育婴的阶段会让母亲消耗大量的精力,也间接需要其他家人的支援与照顾。

虽然生产过程剧痛、怀孕与哺乳会出现诸多不适、新生儿也会不断哭闹,为人母依然会全心奉献,努力安抚、喂养与保护自己的孩子──大多数的妈妈都甘之如饴。

是什么让父母愿意牺牲睡眠、性爱、交际、个人的时间及几乎所有娱乐,来照顾一个哭闹不停、总是失控又贪得无厌的小家伙?答案是,在许多方面,照顾小孩能够带给父母难以形容的快乐。我们与孩子──尤其是婴儿──互动会得到大脑的回馈,像是他们的气味、冷静时发出咿咿啊啊的声音、细嫩的皮肤,还有可爱讨喜的脸蛋。我们所说的「可爱」,其实是演化的适应作用,让婴儿能够从父母的照顾得到满足,而父母也会乐在其中,不求回报。

因此,我们在成长时期的一般过程中,会得到照顾、理解与关爱。当我们觉得冷、饿、渴、害怕或难过时,只要放声大哭,让我们感到安心的人就会满足我们的需求与舒缓我们的疼痛。有了这些关爱,我们正在发育的大脑里,两种主要的神经网络会同时受到刺激。

一种是与人际互动有关联的复杂感知,使我们察觉照顾者的表情、微笑、声音、抚摸与气味;另一种是调解「愉快」的神经网络。有许多方式都能启动这个「回馈系统」,其中之一是解除痛苦。

口渴时有水喝、饿时有食物吃、焦虑时有人安抚,这些全都会带来愉悦与舒适的感觉。如果这两种模式的神经活动同时发生,而且重复的次数够多,两者之间就会产生连结。在有回应的教养情况下,愉快的感觉与人际互动紧密相连。这种连结是重要的神经生物「黏着剂」,可以联繫与创造健康的人际关系。这么一来,最强大的回馈就是我们得到挚爱的关心、认同与情感。

同样地,最深刻的痛苦也会是我们的挚爱不再给予关心、认同与情感,最明显的例子,当然就是我们深爱的人离开人世。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我们拥有再多的知识、再卓越的运动能力或再专业的成就,如果没人可以分享,还是会感到空虚。

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,小时候出生在充满关爱的家庭,就会有熟悉、关怀备至的照顾者总是在你身边、满足你的需求。每次你因为肚子饿、觉得冷或害怕而哭闹时,爸爸、妈妈会来安抚你。随着大脑的发育,你会从慈爱的照顾者身上学习并建立人际关系的模板,这时,依附性即为人际关系的记忆模板。这个模板会塑造你对人际关系的主要「世界观」。无论你经歷温暖、富同理心的教养,还是受到不一致、经常中断、虐待性或疏忽的「照顾」,都会对这个模板造成深刻的影响。

大脑会以使用依赖性的方式发展。有在运作的神经系统会变得愈来愈活跃,没有使用的神经系统则变得愈来愈迟钝。孩子长大的过程中,脑部有许多系统都需要受到刺激才会发育。此外,这种使用依赖的发展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出现,这些系统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,如果错过这个「关键时期」,某些系统可能就永远无法达到最大的潜力;在一些情况下,这会造成与忽视有关的缺陷。

(本文摘自《遍体鳞伤长大的孩子,会自己恢復正常吗?》/柿子文化)

【内容简介】11个实用的守护建议,引导你去省思如何给予孩子关怀、陪伴、理解和倾听,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,或协助他们从创伤中復原……&在精神与大脑的十字路口,遇见被伤痕喂养的灵魂……

不只了解和拯救身心受创的孩子,也为了疗癒自己和教养出健康的小孩!

【作者简介】布鲁斯.D.培理(Bruce D. Perry)

医学博士,为儿童创伤学院(位于德州休士顿的非营利组织)资深研究员,也是芝加哥西北大学芬伯格医学院的兼任教授,发表过二百多篇期刊文章,并获得许多专业奖项。他也曾担任许多涉及儿童创伤之重大案件的顾问和专家证人,包括:哥伦拜尔高中校园大屠杀、奥克拉荷马市爆炸案、韦科镇大卫教派屠杀案……等等。

培理博士的临床研究和实践侧重于儿童、青少年和成人创伤的长期影响,尤其是儿童心理健康和神经科学,希望让更多人重视:创伤事件如何改变孩子们的大脑,并影响其人格和身心发展。

玛亚.萨拉维兹(Maia Szalavitz)

为获奖无数的神经科学记者。她与培理博士另外也共同写作《为爱而生》一书。其他个人着作包含《坚不可摧的大脑》,以及《不计一切代价》。

《遍体鳞伤长大的孩子,会自己恢復正常吗?》/柿子文化
《遍体鳞伤长大的孩子,会自己恢復正常吗?》/柿子文化
#大脑 #创伤 #照顾 #神经 #系统